11日起,深圳普降大暴雨,這是2008年以來的最強降雨。暴雨逼停廣深高鐵,五千多公交車停運,萬名旅客滯留機場。據初步統計顯示,暴雨中當地150處道路積水,20處片區發生內澇。儘管目前尚未收到人員傷亡報告,但暴雨造成的經濟損失不小。
  與有悠久歷史的城市不同,深圳是一座只有30多年發展歷史的年輕城市。在一般人印象中,歷史悠久的城市會存在基礎設施老化、城市規劃滯後等問題,經不住暴雨考驗,沒有想到,從“0”起步的年輕城市深圳,也經不起考驗。
  對這個年輕的城市曾經有很多贊美之詞,比如說,“深圳精神”、“深圳速度”等。在政治改革、經濟增速、人口增長等方面,“深圳精神”、“深圳速度”確實體現得淋漓盡致。然而,一場暴雨也會將發展的短板暴露無遺。
  從相關報道來看,這場暴雨澆出了深圳城市規劃管理五大問題:規劃滯後——100萬人規劃最終服務1800萬人;模式不適——高寒少雨蘇聯模式用到南方多雨城市;歷史欠賬——“二線關”內外投入及重視程度不一;責任不明——原關外排水至今仍問題重重;配套欠缺——配套設施跟不上城市發展步伐。
  這些問題說明,深圳規劃管理起步就有問題,比如,模式不當,規劃短視。在此後發展中,既沒有解決歷史欠賬問題,在配套設施建設方面也沒有跟上城市發展步伐。換言之,這座年輕的城市,在城市規劃方面先天不足,後天營養不良,才造成今日之結果。其他發展中城市應吸取深圳這方面的教訓。
  按理說,年輕城市自我修複、調整能力是非常強的,而且,深圳又處在改革開放的前沿,自我修複能力應該更強,但深圳似乎沒有吸取教訓。這是令人遺憾的地方,也是最值得反思的地方。
  儘管深圳這次遭遇的是6年來最強的暴雨襲擊,但從相關報道來看,就這6年而言,已經出現過多次暴雨導致城市多處被淹甚至生命和財產遭受嚴重損失。比如,2012年幾場暴雨都讓深圳多處變成了“海”。2013年5月一場暴雨襲擊深圳之後,媒體用“馬路可行船”來形容深圳內澇嚴重。
  之所以過去多次城市內澇發生之後,深圳沒有多少改變,根源就在於城市規劃與發展的決策者,更重視自己的政績,看得見的政績。從某種程度而言,這是一種“驢糞蛋思維”。
  據悉,廣東省近日發佈《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意見》,要求到2020年,建立較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和管理體系,廣州、深圳市中心城區能有效應對不低於50年一遇的暴雨。這一意見能否徹底改變深圳“驢糞蛋思維”,還有待觀察,有待暴雨來檢驗。
  張海英(北京教師)  (原標題:城市內澇源於對政績看得見的“追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j53pjrmq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